特種雲和特殊現象

反雲隙光
瀑成雲(瀑布雲)
日華/月華
雲隙光(曙暮輝)
雙彩虹
火成雲(火成性雲)
日暈/月暈
人造雲
凝結尾跡(凝結尾)
消散尾跡
凝結尾跡變形雲(人爲轉化雲)
虹彩雲
彩虹
森成雲(森林雲)
環地平弧
環天頂弧
幻日/幻月
反雲隙光 Anti-crepuscular Rays
雲隙光與反雲隙光

反雲隙光較常見於日出和日落時分,因此也常稱為反曙暮輝(請亦參看雲隙光(曙暮輝))。當太陽光線從低角度射來,光線會穿過雲層間的縫隙,一直射到天空的另一邊。反雲隙光是在太陽的反方向看到。從地面觀測者的角度來看,便好像日出時太陽由西面照出晨光或日落時夕陽由東面泛起霞暉。

Images 相片
瀑成雲(瀑布雲) Cataractagenitus
瀑成雲形成示意圖

瀑成雲(瀑布雲)是被納入在世界氣象組織「國際雲圖」2017年版內新的衍生雲。

瀑成雲形容大瀑布附近的水被破碎成水花而產生的雲。例子包括瀑成積雲、瀑成層雲等。

Images 相片
日華/ 月華 Corona
日華/月華示意圖

「華」是當太陽光或月光等自然光源在穿過薄雲層(如高積雲或卷積雲)、薄霧或霧中的小水滴或冰晶時產生繞射(衍射)作用而形成的。「華」以月亮或太陽為中心呈現為一組或多組的彩環,彩環由内裏白色帶藍漸減弱到接近邊緣的啡紅色。

Images 相片
雲隙光(曙暮輝) Crepuscular Rays
雲隙光形成示意圖

雲隙光(曙暮輝)是指陽光受高物(如發展成熟的積雨雲或高山)所遮擋,並從其邊緣或縫隙間射出形成光暗不同而岔開的光線。它較常出現於多雲的日子。
雲隙光可在太陽高掛、日出或日落時出現,而曙暮輝則特別指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現象。由於空氣中的灰塵和水汽能夠使太陽的光線更為清晰明顯,所以沿海地區和濕度較高的山谷都是觀賞雲隙光的較佳地點。雲隙光亦俗稱為「耶穌光」。

Images 相片
雙彩虹 Double Rainbows
雙彩虹形成示意圖

當陽光經過水滴時,它會被折射、反射後再折射出來。在水滴內經過一次反射的光線,便形成我們常見的彩虹(主虹)。若光線在水滴內進行了兩次反射,便會產生第二道彩虹(霓)。霓的顏色排列次序跟主虹是相反的,即藍色在外側,紅色在內側。由於每次反射均會損失能量,因此霓的光亮度亦較弱。

Images 相片
火成雲(火成性雲) Flammagenitus
火成雲形成示意圖

火成雲(火成性雲)是被納入在世界氣象組織「國際雲圖」2017年版內新的衍生雲。

火成雲形容因森林大火或火山爆發的熱力引發對流而產生的雲。例子包括火成濃積雲、火成禿積雨雲等。

Images 相片
日暈/ 月暈 Halo
暈的形成示意圖

「暈」是一種光學現象,當陽光或月光通過由冰晶組成的卷狀雲時,光線便會被折射,並形成圍繞在太陽或月亮四周的環狀或弧狀光環。若雲層中冰晶的含量愈高,光環就愈明顯,較容易被觀察到;反之則難以觀察清楚,甚至無法形成暈。

「暈」亦有分為「小暈」(即22度暈)和「大暈」(即46度暈)兩種。小暈是以發光體為圓心,角半徑為22度的一種內圈呈淡紅色而外圈偶爾為紫色或白色的光環,光環內的天空明顯較光環外的為暗;而大暈則是角半徑為46度的暈環,較為少見,一般比小暈為暗。

Images 相片
人造雲 Homogenitus
人造雲形成示意圖

人造雲是被納入在世界氣象組織「國際雲圖」2017年版內新的衍生雲。

人造雲是因人類活動而產生的雲,如飛機凝結尾跡(凝結尾),消散尾跡,或來自發電廠的上升熱氣流所產生的積雲類。其中一個例子是人造中積雲。

Images 相片
凝結尾跡(凝結尾) Contrails
凝結尾跡形成示意圖

凝結尾跡(凝結尾)是指飛機經過濕冷的空氣時所產生的尾跡,是一種人造雲。當飛機飛行的時候,飛機引擎在燃燒燃料時會不斷排放出炙熱的蒸汽、廢氣和金屬微粒。當這些熱的氣體在飛行高度遇到周圍寒冷的空氣時,便會冷卻並凝結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一條尾跡似的雲。

Images 相片
消散尾跡 Distrails
消散尾跡形成示意圖

消散尾跡是由飛機飛行時造成的。它與凝結尾跡(凝結尾)不同,消散尾跡是由於飛機飛過薄而廣寬的雲層時,所排出的熱氣蒸發了雲層裡的水滴,使雲層造成一條如被飛機劃破的痕跡。消散尾跡的出現亦可以是當飛機飛過過冷的中至高層薄雲如高積雲時,其造成的空氣擾動引致雲内的過冷水滴凝結成冰晶,在飛機飛過後留下一道無雲的縫隙。

Images 相片
凝結尾跡變形雲(人爲轉化雲) Homomutatus
凝結尾跡變形雲形成示意圖

凝結尾跡變形雲(人爲轉化雲)是被納入在世界氣象組織「國際雲圖」2017年版內新的轉化雲。

凝結尾跡變形雲形容持續的凝結尾跡(凝結尾)因受到大氣高層的強風影響,經過一段時間後擴展及内部轉化,而最終其外觀變成較自然的卷雲狀。例子包括凝結尾跡變形絮狀卷雲、凝結尾跡變形毛狀卷雲等。

Images 相片
虹彩雲 Iridescent Cloud
虹彩雲形成示意圖

呈現彩色的雲被稱為「虹彩雲」。它是一種特殊光學現象,其形成的機制與「華」相同。虹彩雲通常見於高層雲或高積雲在太陽附近時。當陽光穿過雲中大小均勻的微細水滴或冰晶後,產生繞射(衍射)作用,在雲塊浮現出柔和生動的色彩。若光線的繞射發生在較大範圍的雲層上,便可能會出現日華或月華。

由於虹彩雲通常在太陽附近出現,因此在觀看時應避開陽光的直射,以免損害眼睛。

Images 相片
彩虹 Rainbow
彩虹形成示意圖

陽光是由不同波長(簡單地説不同顏色)的光所組成。當大氣中有水滴,例如下雨時,太陽光線便會被水滴折射(即是改變前進方向),反射後再折射出來。在水滴內經過一次反射的光線,便形成我們常見的彩虹。藍光由於其波長較短,它被折射的幅度比紅光等較長波長的光為大,因此藍光位於彩虹內側,而紅光則位於彩虹外側。

Images 相片
森成雲(森林雲) Silvagenitus
森成雲形成示意圖

森成雲(森林雲)是被納入在世界氣象組織「國際雲圖」2017年版內新的衍生雲。

森成雲形容由森林樹冠層蒸發或蒸散作用而引致濕度增加所產生的雲。,其中一個例子是森成層雲。

Images 相片
環地平弧 Circumhorizontal Arc
環地平弧形成示意圖

「環地平弧」是屬於其中一種「暈」的光學現象,它出現的機會比「22度日暈」為低。當卷雲內六角形碟狀的冰晶平浮在高空時,陽光經冰晶的垂直側面以超過58度的入射角進入,折射到其水平底 部射出,因折射幅度不同而產生不同顏色的光。「環地平弧」出現在太陽下方接近地平線,並向水平方向伸展,其頂部為紅色,底部為紫色,色序與「主虹」相同。

由於「環地平弧」形成其中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陽光的入射角度要大於58度,因此它只會在接近正午時才有機會出現。另外,在位於緯度55度或以上的地方(例如一些北歐國家),會因為太陽的仰角總是低於58度而無緣觀看到這現象。

Images 相片
環天頂弧 Circumzenithal Arc
環天頂弧形成示意圖

「環天頂弧」是屬於其中一種「暈」的光學現象,它跟「環地平弧」同樣是源自陽光經過平浮於卷雲內的六角形碟狀冰晶折射而成。陽光經冰晶的水平頂部以少於32度的入射角度進入,折射到其垂直側面射出,因折射幅度不同而產生不同顏色的光。若陽光的入射角度超過 32度,光線經冰晶內反射後從底部以反方向折射出,不同顏色的光線會匯聚而產生單色(白色)的「幻日環」。

「環天頂弧」與「環地平弧」不同之處是前者出現在太陽上方,並呈弧狀環繞天頂。它的頂部(內側)為紫色,底部(外側)則為紅色,顏色排列與「環地平弧」相反,看起來像一條上下倒轉了的彩虹。

Images 相片
幻日/幻月 Sundogs/Moondogs
幻日/幻月形成示意圖


「幻日」/「幻月」是太陽/月亮光線從側面透過卷雲內六角形碟狀的冰晶經兩次折射後產生的。它們出現在太陽/月亮左右兩邊約22度或以上的天空,呈現成光斑或亮點,與太陽/月亮的高度相同。當太陽/月亮仰角低而接近地平線時,「幻日」/「幻月」最為易見。

「幻日」/「幻月」有一條水平向外伸延且帶白色的短光斑或尾巴。它們在靠近太陽/月亮的一端所觀察到的顏色略帶紅色,而遠離的一端則略帶藍色。這是由於光線經六角形冰晶折射之後,紅光轉向偏離白光來源比藍光少。

Images 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