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雲和特殊現象
![雲隙光與反雲隙光 雲隙光與反雲隙光](images/canvas/schematics/anticrepscular_ray.png)
反雲隙光較常見於日出和日落時分,因此也常稱為反曙暮輝(請亦參看雲隙光(曙暮輝))。當太陽光線從低角度射來,光線會穿過雲層間的縫隙,一直射到天空的另一邊。反雲隙光是在太陽的反方向看到。從地面觀測者的角度來看,便好像日出時太陽由西面照出晨光或日落時夕陽由東面泛起霞暉。
![瀑成雲形成示意圖 瀑成雲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cataractagenitus.png)
![日華/月華示意圖 日華/月華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corona2.png)
![雲隙光形成示意圖 雲隙光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crepuscularRay.png)
雲隙光(曙暮輝)是指陽光受高物(如發展成熟的積雨雲或高山)所遮擋,並從其邊緣或縫隙間射出形成光暗不同而岔開的光線。它較常出現於多雲的日子。
雲隙光可在太陽高掛、日出或日落時出現,而曙暮輝則特別指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現象。由於空氣中的灰塵和水汽能夠使太陽的光線更為清晰明顯,所以沿海地區和濕度較高的山谷都是觀賞雲隙光的較佳地點。雲隙光亦俗稱為「耶穌光」。
![雙彩虹形成示意圖 雙彩虹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doublerainbow.png)
當陽光經過水滴時,它會被折射、反射後再折射出來。在水滴內經過一次反射的光線,便形成我們常見的彩虹(主虹)。若光線在水滴內進行了兩次反射,便會產生第二道彩虹(霓)。霓的顏色排列次序跟主虹是相反的,即藍色在外側,紅色在內側。由於每次反射均會損失能量,因此霓的光亮度亦較弱。
![火成雲形成示意圖 火成雲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flammagenitus.png)
![暈的形成示意圖 暈的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halo.png)
「暈」是一種光學現象,當陽光或月光通過由冰晶組成的卷狀雲時,光線便會被折射,並形成圍繞在太陽或月亮四周的環狀或弧狀光環。若雲層中冰晶的含量愈高,光環就愈明顯,較容易被觀察到;反之則難以觀察清楚,甚至無法形成暈。
「暈」亦有分為「小暈」(即22度暈)和「大暈」(即46度暈)兩種。小暈是以發光體為圓心,角半徑為22度的一種內圈呈淡紅色而外圈偶爾為紫色或白色的光環,光環內的天空明顯較光環外的為暗;而大暈則是角半徑為46度的暈環,較為少見,一般比小暈為暗。
![人造雲形成示意圖 人造雲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homogenitus.png)
![凝結尾跡形成示意圖 凝結尾跡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contrail.png)
凝結尾跡(凝結尾)是指飛機經過濕冷的空氣時所產生的尾跡,是一種人造雲。當飛機飛行的時候,飛機引擎在燃燒燃料時會不斷排放出炙熱的蒸汽、廢氣和金屬微粒。當這些熱的氣體在飛行高度遇到周圍寒冷的空氣時,便會冷卻並凝結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一條尾跡似的雲。
![消散尾跡形成示意圖 消散尾跡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distrail.png)
消散尾跡是由飛機飛行時造成的。它與凝結尾跡(凝結尾)不同,消散尾跡是由於飛機飛過薄而廣寬的雲層時,所排出的熱氣蒸發了雲層裡的水滴,使雲層造成一條如被飛機劃破的痕跡。消散尾跡的出現亦可以是當飛機飛過過冷的中至高層薄雲如高積雲時,其造成的空氣擾動引致雲内的過冷水滴凝結成冰晶,在飛機飛過後留下一道無雲的縫隙。
![凝結尾跡變形雲形成示意圖 凝結尾跡變形雲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homomutatus.png)
![虹彩雲形成示意圖 虹彩雲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iridescent.png)
![彩虹形成示意圖 彩虹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rainbow.png)
陽光是由不同波長(簡單地説不同顏色)的光所組成。當大氣中有水滴,例如下雨時,太陽光線便會被水滴折射(即是改變前進方向),反射後再折射出來。在水滴內經過一次反射的光線,便形成我們常見的彩虹。藍光由於其波長較短,它被折射的幅度比紅光等較長波長的光為大,因此藍光位於彩虹內側,而紅光則位於彩虹外側。
![森成雲形成示意圖 森成雲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silvagenitus.png)
![環地平弧形成示意圖 環地平弧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CircumhorizontalArc_chi.png)
![環天頂弧形成示意圖 環天頂弧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CircumzenithalArc_chi.png)
![幻日/幻月形成示意圖 幻日/幻月形成示意圖](images/canvas/schematics/sundog.png)
「幻日」/「幻月」是太陽/月亮光線從側面透過卷雲內六角形碟狀的冰晶經兩次折射後產生的。它們出現在太陽/月亮左右兩邊約22度或以上的天空,呈現成光斑或亮點,與太陽/月亮的高度相同。當太陽/月亮仰角低而接近地平線時,「幻日」/「幻月」最為易見。
「幻日」/「幻月」有一條水平向外伸延且帶白色的短光斑或尾巴。它們在靠近太陽/月亮的一端所觀察到的顏色略帶紅色,而遠離的一端則略帶藍色。這是由於光線經六角形冰晶折射之後,紅光轉向偏離白光來源比藍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