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雲族

低雲族是在三種雲族之中出現位置最接近地面的雲。在熱帶地區如香港,雲底高度一般在地面至2,000米 (約6,500英尺)之間。層雲、層積雲、積雲和積雨雲都是屬於低雲族。

層雲 Stratus (St)
層雲形成示意圖

層雲一般是呈灰色,而雲底高度大致相同,可帶來毛毛雨,雪或雪粒。它通常是由微小水滴組成。層雲有時候會以碎塊的形式出現。

當層積雲下降或失去地形抬升時或會發展成層雲。另外,當霧因溫度上升或風速遞增而抬升,亦會形成層雲。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世界雲圖》,層雲有以下種類:
雲種:薄幕狀、碎狀;
雲類:蔽光、透光、波狀;
附加特徵和附屬雲:降水狀。

Images 相片
層積雲 Stratocumulus (Sc)
層積雲形成示意圖

層積雲一般會以灰色或白色的雲塊、雲片或雲層的形態出現,通常帶陰暗部分。層積雲可由非毛狀、圓塊形或卷狀雲組成(幡狀雲除外);大部分排列整齊的小雲塊其寬度大於5度*。

層積雲有時容易跟高積雲混淆。如果大多數排列整齊的小雲塊出現在地平線以上超過30度,而小雲塊的視覺寬度大於5度時,就可分辨出那是層積雲。層積雲通常層積雲由水滴組成,如雲層不厚,有時甚至會出現日華或虹彩的現象。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世界雲圖》,層積雲有以下種類:
雲種:源於積雲、堡狀、莢狀、層狀;
雲類:透光、漏隙、波狀、蔽光、輻輳狀、網狀、複狀;
附加特徵和附屬雲: 乳狀、幡狀、降水狀。

* 在手臂直展時作標尺,約1厘米闊度的尾指相等於1度的視覺寬度。

Images 相片
積雲 Cumulus (Cu)
積雲形成示意圖

積雲通常在晴天出現,貌似一團蓬鬆的棉花,有濃密及清晰的輪廓。它的垂直發展導致頂部隆起仿如一球球的菜花,底部相對較暗和平坦。受陽光照射的部分大多呈光亮白色。有時候積雲會散碎地出現。

積雲雖是獨立雲朵,但從遠處看時,往往會出現多片積雲合併的效果。由於一般擁有較大的垂直範圍,積雲可能發展成層積雲及高積雲,甚至穿透已存在的層積雲或高積雲。只要積雲保持獨立分離,它們仍然是積雲。有時降雨中的積雲位處觀測者之上,其特徵會難以察覺,也容易與高層雲及雨層雲混淆。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世界雲圖》,積雲有以下種類:
雲種:碎狀、淡、中、濃;
雲類:輻輳狀;
附加特徵和附屬雲:幞狀。

Images 相片
積雨雲 Cumulonimbus (Cb)
積雨雲形成示意圖

積雨雲看似重而濃密,它有相當大可觀的垂直高度,形同一座山或巨塔般高聳龐大。其頂部有部分是平滑的,有少部分是凌亂的毛狀或平坦的,這部分通常向外伸展成鐵砧狀或廣闊的煙羽狀。積雨雲的雲底通常暗黑,伴有參差不齊的破碎雲,有時也有帶降雨的幡狀雲出現。

積雨雲通常由較大的積雲發展出來,也可由堡狀層積雲或堡狀高積雲演變而成。當積雨雲廣泛地覆蓋天空,雲的底部可呈雨層雲的外觀,此時降水的特徵有助於鑑別兩者。積雨雲會帶來驟雨,通常雨勢較大,但不太持續。如果觀察到冰雹,雷或閃電,那麼在觀察者上空的雲肯定是積雨雲。

雲的演變過程對識別雲屬也有幫助,就如具有圓頂及鮮明的輪廓(由水滴生產)的大塊積雲演變成雲頂帶有較軟的毛狀輪廓(由冰晶產生),這就標誌著從積雲發展到積雨雲了。

積雨雲可被描述為一個雲屬的『造雲工廠』,因為積雨雲頂部的伸延可引致其他多種雲的出現,如厚而小的密卷雲、高積雲、高層雲或層積雲。它的頂部常常也會出現砧狀。若風力隨高度增加,砧狀雲會隨風散開形成半砧狀或煙羽狀。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行的《世界雲圖》,積雨雲有以下種類:
雲種:禿狀、鬃狀;
雲類:沒有;
及附加特徵和附屬雲:砧狀、乳狀、幡狀、降水狀、弧狀、管狀、幞狀、縞狀、碎片。

Images 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