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雷達圖像
以下圖像顯示香港天文台天氣雷達觀察到在離海平面3公里高的降雨率。
-
雷達
圖像廊圖像廊搜羅了在惡劣天氣下所拍攝到的雷達圖像,如熱帶氣旋、暴雨、雹暴及雷暴。此外,一些在特別的大氣狀態下或由於雷達本身的運作特性所引致的「假」降雨現象,都會包括在圖像廊內,讓讀者在詮釋雷達圖像時多加留意。
-
風暴及降水颮鋒
2003年8月4日
雷達圖像顯示在一個夏季的晚上,一道呈東南 -- 西北走向的大驟雨帶正覆蓋著香港。 當晚在赤鱲角錄得的陣風高達每小時70公里。 陣風的最前沿被稱為颮鋒。
冬季下的雨2003年1月6日
雷達圖像顯示冬季下雨的一個典型例子。 當時一股強烈的寒潮抵達香港,為廣東大部份地區帶來持續有雨的天氣。香港當日日間的氣溫下跌至攝氏8.8度,而整天錄得16.5毫米雨量。
颮線2001年5月9日
雷達圖像顯示與低壓槽相關連的強烈颮線逐漸移近本港。颮線內的狂風雷暴在當天下午為本港帶來大雨。在葵涌區,約有50個貨櫃被陣風吹倒。
雹暴2001年4月9日
雷達圖像顯示在青衣附近出現了活躍的雹暴。 這雹暴其後向東南方移動,在下午較後時間為九龍大部份地區帶來直徑達2.5厘米的雹粒。
-
熱帶氣旋
颱風
杜鵑2003年9月2日
圖中顯示颱風杜鵑在2003年9月初靠近廣東東部海岸時出現雙重眼壁的結構。 內眼及外眼的直徑分別約為20公里及100公里。在西太平洋,雙重眼壁結構的熱帶氣旋並不少見。
強烈熱帶風暴
黑格比2002年9月11日
圖中顯示黑格比不對稱的雨帶分佈,雨帶主要集中在風暴的東面及北面。 當時黑格比頗為接近香港,其中心位於本港西南偏南約150公里。
颱風
玉兔2001年7月25日
颱風玉兔的圓形風眼清楚地顯示在雷達圖像上。當時玉兔位於香港西南偏南約200公里,其外圍雨帶正影響香港。圖像中亦清楚可見雨帶呈螺旋形 – 這是熱帶氣旋的典型特徵。
強颱風
韋森特2012年7月24日
上午1時的雷達回波圖像,當時強颱風韋森特的中心集結在香港天文台西南約100公里。與韋森特相連的雨帶正影響香港及廣東沿岸地區。
-
「假」降雨現象海雜波
2003年7月24日
圖中可見在香港附近水域出現一些相對較弱但平均的回波。這類「假」的回波被稱為「海雜波」,是由烈風刮起的大浪反射所引致。
二次傳輸回波2003年6月19日
雷達誤以為反射回來的微波是從第二次發出的脈衝所來,令雷達錯誤定出雨區是在較近的位置。這些雷達回波被稱為「二次傳輸回波」。
上圖顯示「二次傳輸回波」呈條帶狀,但這實際上是由本港以南400公里外的一個雨區所引致的(見下圖)。異常傳播2003年5月31日
在某些天氣狀況下(例如:當大氣處於穩定狀態時),雷達發出的微波會偏離直線前進的路徑,而彎向地面。這從地面反射回來的回波會使雷達誤以為是降雨。這種現象被稱為「異常傳播」。
太陽光2003年5月21日
太陽光當中包含了與天氣雷達操作頻率配合的微波。通常在日出及日落時,天氣雷達都會接收到這些來自太陽的微波,並將它誤認為是雷達本身的回波。這些接收到的訊號會顯示為從雷達向外伸展的條狀波束。